A Book Review on Zero to One By Peter Thiel (in Chinese)

    《Zero to One》是硅谷著名创业者Peter Thiel关于创业公司商业管理的一本书。面世以来,可以说被很多国内的创业者奉为圭臬。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Peter在商业上的建树,无论是早期创立的Paypal还是后期的Palantir,都是在硅谷叱咤风云的企业。另一方面,在我看来,书中的若干观点也确实具有鲜明的信息时代特色,而且落在实操层面,对于创业者来说具备很强的操作性。

    我从未有过创业的经历也没有在初创型企业就业过,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对于其中的商业模式的讨论有着一层隔阂。但是其中的观点和讨论,也还是引起了我这样一个普通的消费者的兴趣。

垄断与市场

    我看完全书记忆最深的一个观点就是Peter对于垄断的追求。当然我需要指明,Peter所鼓励的垄断主要是创新型垄断。例如,Google通过Page Rank算法,创立了搜索这一种互联网商业模式,并通过其优秀的技术实力,统治了全世界互联网的搜索,攫取了大量利润。Peter反复强调创新型垄断应当是值得大力鼓励的,这减少了因为低层次竞争带来的资本损耗等等。我是相当认同这一观点的,因为技术力不同带来的体验差异是绝对的。我几乎没用过百度,但即便在我不多的体验中,也可以感受到那种如鲠在喉的糟糕体验。

    目前来看,这种创新型垄断即便是在互联网企业也是少见的,反而很多的时候是模式创新和市场垄断相结合。例如,滴滴当然是抓住了移动互联网这一技术快速发展的契机,但做大做强似乎并不是其有显著优于其他企业的技术优势,而是市场铺得足够大,优惠给得足够彻底。这种垄断如果形成,其后果是可以想见的,无非是坐地起价,凭借体量优势迅速把过去补贴烧的钱赚回来。

    但我很困惑的地方在于,为什么有这么多国内企业会觉得这种垄断市场的方案能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行得通,特别是很多领域是涉及民生的根本(比如买菜)。当然我现在说无疑是马后炮,因为我写这个书评的时候,美团刚领了三十多亿元的罚款。即便王兴姿态很低,很牵强地把“美团”和共同富裕牵扯起来,也于事无补。这前后的反差,很像是当年公私合营的时候对资本家们“白天敲锣打鼓,夜里抱头痛哭”的形容,我不由想起来一副毛主席在遂川时写的红色对联:

想当年你剥削工农,好就好,利中生利 看今日我斩杀土劣,怕不怕,刀上加刀

人的异化

    书给我留下的另一个深刻印象是资本主义下人的异化,主要是Peter Thiel的异化。我对Peter Thiel略有一点了解,因为之前看到不少对其的报道,最近的一篇是Bloomberg Businessweek的封面文章“American Oligarch”,文中简略地谈谈了Peter Thiel作为一个传统硅谷的反叛者,是如何游走在华盛顿特区,并进而走向了人的彻底资本化。比如他作为一个同性恋者、硅谷创业者,能够撇开个人情绪,和Steve Bannon打得火热,这是为了给Palantir拿美国政府的大单子。甚至于以头马身份召集了众多硅谷大佬和大统领特朗普开会,号召众企业家积极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好地服务于“让美国再次强大”的伟大征程。

    较之来看,大中华地区我觉得类似的人还有李嘉诚,也是很纯粹的资本人。我想只要是去香港呆过哪怕几天的人,对于李嘉诚或者长江实业恐怕都难有好感。但比之国内的企业家,我仍然得说自己很佩服李的战略眼光(比如早在若干年前就把战略中心进行了转移以及大力投资基础性设施和民生领域)。而国内的房地产商别说能不能预感到大环境变化,就即便到了大限将至之时仍然连家里这几张嘴都管不住,很难让人不去用“风口上的猪”来形容他们。

写在后面

我对经济、行商了解得很肤浅,对科技企业也仅有一般性的认识。若有不符事实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此书购于京东,为国内公开可售发行刊物。